運動傷害
瀏覽人次:0

如何分析運動需求

如何分析運動需求

設計有效的功能性運動計劃前,需先分析、了解運動項目中的需求(耐力/速度爆發力):成隊比賽、體操與花式溜冰、網球的執拍運動,皆為速度與爆發力的運動。

通常,速度和敏捷度,幾乎是每一種競速衝刺運動最看重的特貲。

運動的配套形式與測試類型

1980年代早期,運動生理學家認為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愈高,運動時間就愈能夠持久、復原得比較快,故專注於速度與爆發力運動項目的選手在穩定狀態訓練的有氧能力。並為簡化測試過程,體能檢測通常在原地腳踏車上執行。

而這理論並不符合速度與爆發力運動項目的選手,原因如下:

使用快縮肌與爆發力的運動選手,有氧能力測試本就不好。

間歇屬性運動項目(例如:大多數的團隊運動)中,體能好的選手未必在有氧能力的穩態測試中取 得佳績 (特別又是非主要訓練模式中的器械式腳踏車)。

為了讓速度與爆發力型態運動的選手提升體適能或有氧能力而做穩定狀態或長程的訓練,反而 會減損此類運動員原本獨特的生理素質。

為了按要求去執行大量的穩定狀態鍛鍊,爆發力型的運動員會頻頻累積勞損。

這些提升有氧能力的技術,少了地面接觸與髖關節伸展(hip extension),會讓運動員陷入無限的傷害中,效果適得其反。

在有限的訓練量中加入交叉訓練,應為動態休息( activerest)或避免傷害的方式,盲目的改善原本就是弱點的項目,很可能反而會減損一個長項。自行車選手應該要踩自行車,划槳選手應該划船,快跑的選手就應該要落地快跑,需跳躍的選手就應該要跳躍。在指導年輕運動員時,重點應優先擺在開發速度與爆發力之類的素質,一般的體能開發則在其次。

訓練慢,運動速度會變慢

不少運動員訓練表現欠佳的原因都來自於一個小錯誤:越野路跑。

專項運動訓練:依照該項運動時的需求去模凝它要的能量系統(energysystems)做體能訓練(如果該項運動是衝刺短跑、慢跑、走路,那訓練就應該分別是衝刺短跑、慢跑、走路才合理)。沒有一個團隊運動項目會需要一次跑好幾公里,就算是足球,過程也是無數衝刺中夾雜步行或慢跑。以長程跑步來備賽,非但不適用於短跑選手,對於要重複衝刺的運動員,也絕對不適合。

訓練變慢,速度也會變慢:慢速下的訓練很難讓一個人速度加快,卻很輕易就能讓他速度變慢。如果想讓運動員的速度放慢, 要求他們跑步放慢速度拉長距離即可。

容易受傷:越野路跑之類的穩定狀態運動容易造成受傷(主攻跑步的人大約有60% 曾遭遇運動傷害),受傷比例易影響開賽季時的身體健康。

體能很重要,可是必須針對各專項運動訓練,在自己專攻運動項目佔優勢的選手,就是跑步最快、跳躍最高、衝刺最迅速的那些人。運動員想讓速度變快且達到絕佳運動狀態,就必須採取最佳訓練方法—融合肌力訓練與間歇式訓練來做充分準備。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