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和肌肉的關係
筋膜和肌肉的關係
骨骼肌由肌纖維組成,肌纖維透過多個肌肉細胞合併而成。在顯微鏡下,肌纖維很容易透過收縮蛋白的規則排列來辨識,細胞內的收縮單位稱為肌節,其中有效的力量產生需要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的最佳穿插產生。體外實驗顯示,手術切除肌束後,彈性纖維在在體內大約收縮了三分之一的長度,因此,在實驗室細胞培養皿環境中進行的體外力量測量需要先對肌束進行實驗性預拉伸。
為了有效的進行收縮,這種預拉伸可以透過筋膜組織,在體內動態調節,根據交叉連結張力、水合作用、彈性含量、甚至是筋膜主動收縮,可以調節肌纖維上的張力的變化,以增強或減弱肌肉力量的產生,換句話說,筋膜扮演了一個節能、智慧的伺服機制。
Myofascial tone
肌張力是眾多醫療人員定期評估的特徵。然而,診斷是基於檢查者的經驗,因為缺乏身體疼痛或是主觀僵硬等症狀參考標準。徒手評估出的肌張力過強也常歸因於姿勢疼痛綜合症(postural pain syndrome)。系統性地講,使用『肌筋膜張力』一詞更為準確,因為張力不僅源自於肌肉組織本身,也源自於筋膜組織(肌外膜、肌束膜、肌內膜),這些都會改變張力。有趣的是,特定肌肉中的結締組織的數量取決於它的功能,姿勢肌(tonic muscle)比相位肌(phasic muscle)含有更多的、更堅固的筋膜成分。物種之間也存在差異,例如跟家豬相比,山羊肉的膠原結締組織比例就高非常多。在遺傳性肌肉疾病中,纖維化是最明顯的特徵,甚至可以是疾病的第一症狀,例如:Duchenne myopathy,皮質類固醇是纖維母細胞增生和膠原蛋白合成的有效抑制劑,皮質類固醇可以顯著延遲跟行走相關的失能發生,但由於高劑量的皮質類固醇的副作用,目前正在尋找替代的解方。總之,筋膜和肌纖維對肌張力的貢獻是高度可變、且能適應外部和內部的因素。
Resting tone
什麼是休息肌筋膜張力?這個問題不簡單,會在之後的文章討論。根據定義,休息時骨骼肌是沒有電訊號的,至意味著神經支配為零,反射迴路處於靜止狀態。理論上,這是一個很明確的情況,應該很容易透過檢查休息肌肉的被動運動阻力和組織硬度來評估。然而,從實際角度來看,可以觀察到,在清醒甚至是睡眠中的受試者,休息的肌肉不是靜止的,在大多數透過EMG檢查的患者,就算肌肉自主放鬆,還是可以看肌肉中神經活動的跡象,確實,肌電圖設備的逼逼聲可以作為生物回饋的方式,讓患者平靜和放鬆。臨床檢查期間的另外一個問題是,許多人傾向於神經支配(無意識支配)所檢查的肌肉/肢體或遭受單突觸反射抑制的困擾,例如:散播性腦脊髓炎、中風、其他中樞神經系統病變。長期的神經元過度刺激會導致筋膜重塑、膠原纖維增加以及結締組織更加僵硬與水分較少。這與組織的微灌注(microperfusion)、水合作用、營養互相適應(第9章)。從以目的或功能為導向的目的論角度來看,筋膜肥大不僅是對肌肉過度刺激的代償,也是對發炎過程的反應。換句話說,我們身體的策略是基於快速癒合比功能重要的原則,這不僅在肌肉筋膜中可見,而且皮膚損傷或器官中的疤痕也可見,例如:心肌梗塞後結締組織取代心肌,導致心輸出量持續流失,因此筋膜肥大已經成為我們身體的生存策略。
在醫院全身麻醉期間可以觀察到神經支配的完全抑制,神經肌肉阻斷器用於氣管插管。出於訓練的目的,任何運動專業人士參觀手術,以完整了解完全身經肌肉阻斷對筋膜組織的影響都是有幫助的。